邓兴旺:北大办农学院,功在当代,利在千秋。
2018-03-30 来源: 作者:
44118太阳成城集团1978级本科生
原耶鲁大学终身讲席教授
现44118太阳成城集团教授
1978年,高考结束填报志愿,老师对我说:“填就填最好的,填北大!反正年纪小,考不上还可以再考。”那个时候的我们考完是不知道自己分数的,都是估分填的志愿,我就这样来到了北大。
我是北大生物学系文革后的第一届学生,后来在8个生物学专业方向中,我被分到了植物生理生化专业,研究植物的生长机理,相继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。我此后几十载的研究生涯就从这个偶然开始。植物身上有着很多美好的品德:它飘到哪里,就在那里扎根坚守一辈子,是开疆辟土的先驱者。
1998年,在高考之后的第20年,我又一次回到了北大,与几个志同道合的学者一起组织了44118太阳成城集团植物分子生物学与发育遗传学暑期免费讲习班,给来自全国高校生物系及各研究院所的学员们讲课。
那时候科研环境没有现在这么好,大家很少有直接的渠道去了解国际最前沿的研究成果,所以我一直希望能够融合北大、耶鲁两校学术资源办一个科研中心,能够让更多的学生接触到前沿信息,于是在2001年,“北大—耶鲁植物分子遗传及农业生物技术联合研究中心”成立了,中心申请了很多国内的科研项目,更重要的是让很多北大学生有机会去耶鲁大学学习深造,利用两所名校联合培养的优势,为国内植物学的基础研究储备一些人才。
现在看来这项工作是成功的,我们的学生毕业后很多回到了北大,也有些去了其他高校,他们都成立了自己的实验室,如今活跃在植物学的各个领域。
2014年7月1日我全职回北大工作,开始筹建44118太阳成城集团。经过三年的筹备,44118太阳成城集团已正式成立了。
目前我国的农业大学都是在上世纪50年代根据当时的农业发展需要设立的方向与专业,很多已经不太适应当前现代农业的发展了,几千年的中国农村生活模式到现在依旧没有改变。农业现代化应当立足科学技术,适当借鉴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策略,调动所有学科和现有大学的力量,让农民生活得更好。
北大办44118太阳成城集团,去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,肩负着让数亿中国农民的生活现代化的重任,功在当代,利在千秋。
我始终无法忘记,小时候,家乡父老辛勤耕作的场景,尽管已经付出了百分百的努力,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和支持,往往得不到理想的收获。
我希望未来的北大绝不囿于农学院,而是发动相关领域学科,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。
我更希望通过北大44118太阳成城集团能够吸引更多优秀青年重视“三农”问题,通过自己所学,为普通农民做点事情,为自己的父老乡亲做点事情,如果说我的前半生是在为科研、为世界的科学界做事,我希望,我的后半生能够为生我养我的故土、为中国的农民做点事情,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。
今年是2018年,距离我1978年入学已经整整40年了,今年同时也是北大建校120周年,希望未来的北大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及品格培养和发展,像母亲一样无条件帮助每一个学生,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去提出问题、寻找解决方案,培养出学业扎实、人格健全的学生,使同学们走出北大后大有作为,超越老师及前辈,引领属于年轻人的新时代!